你的位置:恒达娱乐 > 最新动态 >
老了病一场才知道: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不过是“一场交易”
发布日期:2024-07-22 02:19    点击次数:85

前言:

曾经在网络里看到一位农村留守老人说:

“我们这辈子,也许只能是这样了,活了那么多年,就跟没活一样。”

这句话说出了多少老人的心声。

我们活到最后,仿佛跟做了一场梦一样。

年轻时努力为生活打拼,拼尽所有,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

等到子女成家,我们掏空积蓄;等到我们衰老,需要子女照顾和陪伴。

子女却又是忙碌,而老人被疾病缠身,在孤独中离开曾热闹的尘世。

网络里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人到老年,到底什么最可靠?

其实,老人身体好时,不需要依靠谁,一样能够过好日子'

最难的是,老人身体不好才知道,这辈子最能依靠的是手里的金钱和子女的良心。

社区里68岁的秦阿姨说:人老了,生一场病才知道: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最终不过是“一场利益交易”而已。

图片

倾诉人:68岁的秦阿姨

我今年68岁,独居多年,老伴退休那年一觉睡过去,留下我一个人独活。

独生儿子早已成家有两个孩子,我也尽了做老人的义务,帮忙带大。

本以为自己可以安心地独居,好好享受一下美好的退休生活。

然而,去年一场疾病,让我懂得,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太过于现实。

最初需要先垫付住院费用时,儿媳跟我说哭穷说手里没钱。

我没有办法,只能把存款提前取出来,接着是请护工照顾我。

儿子说他们每月的压力很大,这钱也需要我自己出。

对于这个事情,我心里提前有准备的,但让我没想到内心还是很失落。

在我的认知里,儿子儿媳应该多付出些,最起码不该对我如此冷漠。

从医院回家后,我自己主动提出请个保姆照顾我一段时间。

儿子儿媳却认为,我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可以自理生活,不必请保姆。

儿媳说若我觉得一个人在家孤独,不如去养老院,那里有同龄人做伴。

图片

我感慨当初的想法和做法很正确,没有同意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帮儿子家置换大房子。

若我没有自己的住房,跟随儿子儿媳居住,必然会被他们送去养老院。

若我当时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帮儿子家,我现在也只能看儿子儿媳的脸色生活。

好在我每月有4000多的退休工资,手里还留着50多万的养老钱。

病一场,住了半个多月医院,自付了两万多,没有花几十万续命。

现在回想当时儿子儿媳的态度,我越来越感谢自己的决策。

老伴刚走的那几年,儿媳总说“养儿防老”,劝说我把房子卖了,帮他们置换一套四居室。

我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而是告诉儿媳,我喜欢一个人居住。

儿子买新车跟我借钱,我说存款是用来续命的,不能随便拿出来用。

儿子当时还抱怨,别人家的父母,每月都会补贴子女的生活。

而我一分钱都不帮扶他们,我当时就认为儿子儿媳不知道感恩。

图片

我带大孙子,带大孙女,我每月的退休工资都用在儿子家里。

儿子儿媳最初还给我点生活费,后来就跟我哭穷,我只能拿钱出来买菜。

我给孙子孙女1000的压岁钱,儿媳却说别人家的爷爷奶奶都是给五位数。

每次这样,我都不说话,默默地听儿媳在那里跟别人攀比。

我明白,这是嫌弃我给的少,可我就只有这个能力,让我再去打工挣钱贴补他们。

孙女上学后,我回自己家独居,儿子儿媳很少给我电话,只有过年才回来。

每次回来,儿媳总说自己父母给两个孩子多少钱,说同事的婆家如何帮扶。

听得我都能背出来,心里也渐渐地寒了。

通过去年那场疾病,我算是彻底看明白:晚年我能够依靠的只有我自己。

图片

过去子女多,总会有一个孝顺的,我们这代人只有一个孩子。

想要依靠儿子给我养老,那也是需要我把房子和存款拿出来。

如果我现在把房子和存款都交给儿子,我的归宿只有养老院。

想明白这一点,我也算活明白,人老了,能够依靠的只有这三件东西:

首先是健康的身体,不论到什么时候,健康才是最大财富,也是父母与子女亲情的契机。

其次是独立的住房,不到万不得已,老人不要把房子提前交出去,否则只能去养老院。

最后是自己的存款,要给自己留下养老钱,不要伸手跟子女要钱续命,否则子女的脸色最“丑”。

想要晚年过得舒心,物质,精神双丰收,一定要趁年轻多挣钱,还要活到老学到老。

想要自己的晚年过得舒畅,手里一定要有钱,才能让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温暖。

图片

我现在身体恢复得还不错,不再需要保姆了,能够独立自理地生活。

每天坚持走出家门锻炼身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事在家看书,追剧,听故事。

有时我也在想,所谓的亲情,到了晚年,也不过是一场利益交换。

父母与子女一场亲情,不一定是为了“养儿防老”,但缺少亲情的老年,必然悲凉。

年轻时,我和老伴努力挣钱,总以为给儿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的晚年必然会被儿子善待,然而,一场疾病,我才知道:

看似美好的日子,不过是彼此“有用”罢了,晚年的日子只有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人老了,子女对老人晚年的尽孝,有时真的需要经济支撑。

所谓的孝顺,也是有经济基础做“药引子”。

城里的老人尚且如此,农村的老人有太多跟《喜丧》里的郭老太太那样。

人到晚年,为了不拖拉子女,宁愿自我了断,也不让子女为难。

我也算是想明白了,活一天就开心一天,把情绪调整好,把心态放平。

能够享受到儿子儿媳的陪伴,那是我的福气,若得不到,那是我的宿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恒达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